清风润万家——南阳市清廉家风文化作品展示(二)
时间:2022-09-07 10:30:00 来源: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精神,纯正新时代党员干部良好家风,推进“清廉河南”、“清廉南阳”建设,市妇联联合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开展了“清廉家风润中原”——廉洁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及家庭积极响应,踊跃参与,讲述清廉家风故事、撰写清廉治家格言、创作清廉文化作品、创建清廉最美家庭,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德治家、勤俭持家、廉洁齐家的浓厚氛围。活动征集到一批优秀廉洁家风故事、勤廉文化作品,现进行集中展示,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感悟、学习共勉吧。

廉洁家风故事

不忘初心,弘扬优良家风
 
      什么是家风?有人说是家教,有人说是家训……说到它,我们往往会联想到过去的世家大族,百年古训,觉得“家风”似乎与一般的小家庭无关。但在我看来,如今的家风,其实更多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价值观。无论大家小家,父辈祖辈显赫与否,他们一定有自己的立身处世之本,告诉晚辈应当如何行走世间。
 
       我家也有家风家训,爷爷当了一辈子的中学校长,两袖清风,爱学生如子,甚至是六零年三年自然灾害时,自己家温饱都成问题还会把粮食拿出来接济一届又一届的贫困学生。爷爷奶奶常说:莫在无时思有时,常在有时思无时。我爸妈结婚时爷爷还用毛笔在柜子上写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小时候经常挂在嘴边来读,大致明白是俭以养德的意思。
 
       而我今天主要讲讲作为共产党员的姥姥姥爷留下的家风,姥爷去世的早我几乎没有印象,经常听妈妈讲起他生前事迹,但当时都不爱听,觉得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已经不适合当下的新时代,直到去年姥姥去世,我静下心来看舅舅整理的姥姥姥爷生前事迹才发觉,他们口中讲的那些,不但不过时,而且非常具有时代意义。
 
用一生践行了“信仰纯洁坚定”
 
       1942年清明,我姥姥的二哥、也就是我的二舅爷,时任豫东地下党交通站长,被日军逮捕后受尽酷刑残忍杀害。我姥姥怀着国仇家恨,变卖首饰和部分家产换成子弹和银元,千里跋涉,闯过敌占区到苏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四师彭雪枫将军的队伍。并在苏北泗阳,和我的姥爷汇合,根据上级指示一起沿大运河和洪泽湖以东开辟金锁、洋河等革命根据地,与日军英勇战斗。1942年冬抗日战争进行到最艰难的时期,从血战朱家岗,到1944年、45年反扫荡,光复洋河,到1947年孟良崮战疫,到挺进中原,开辟豫皖苏根据地,到淮海战役,再到解放战争。姥姥姥爷在革命战争年代几经生死劫难,但一心跟党走,从未动摇过。
 
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们常讲,为人要做到“三不”:不贪、不沾、不黏。不贪,就是不贪身外之财,不贪功。不跟上级邀功,不跟同事抢功,在功劳奖励面前不把下级功劳苦劳奖励据为己有。不沾,就是不沾小便宜,在革命年代是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在现在是不沾公家一支笔一张纸。不黏,就是对于权贵不依附,不丧失人格、尊严去谋取利益和好处。这“三不”充分体现了姥姥姥爷作为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
 
       姥姥姥爷那里还有一对自我出生时就有、修修补补了这么多年还没有扔掉的茶几,直到姥姥去世后,按照她遗愿捐献给淮海战役纪念馆时我才知道,这对茶几是当时淮海战役后作为战利品分给姥姥姥爷的,这是给予的奖励,是他们的“军功章”,所以不愿也不能丢弃。
 
一生不能放松学习
 
       每当读书看报时,姥姥总会拿出一个用胶带缠了好几层的放大镜,她常常笑着对我说,这放大镜的岁数比你还大,得有三十多年了。《我是共产党员》《力量的源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几本书是我印象中姥姥这几年最常看的书,是她每天拿着放大镜学习的“必修课”!去年过年回去看到98岁的姥姥在病房里还拿着放大镜在看报纸,我忍不住用手机拍下这一幕,我觉得这是我们一辈子要学习的榜样。大家都说,姥姥是家里面党性修养最高的党员。
 
      姥爷告诫子女后辈最多的三个字就是“多学习”。妈妈说他现在回忆起姥爷印象最深的场景就是,小时候每次半夜上厕所,都能看到姥爷依然还在看书。妈妈看到同龄的玩伴结婚,家里陪嫁了柜子沙发等等,问姥爷能给她陪嫁什么,姥爷说“靠山山倒,靠水水跑,自力更生,我看最好”,供你读完大学,让你拿到一张大学文凭,这就是最好的嫁妆。我的书柜上有一本中英大词典,是姥爷病重时在病榻上递给妈妈的,说将来转交给我,我小名叫崔嵘峥,书的扉页上写着:峥峥,只有走在时间的前面,才能峥嵘岁月稠。
 
       姥姥姥爷用家风对后辈言传身教,用家风涵养初心使命。想起《三字经》里的最后几句: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有的人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但更应该教导孩子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可以说,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好的精神不动产。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我要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带头做好优良家风建设的表率,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让良好家风与不忘初心使命相伴而行,要继承和弘扬好革命先辈们的红色家风,立足本职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证券日报》社 崔漫
 
 
让“优良家风”的光辉照耀四方
 
       我是邓州市桑庄镇的一名退休教师,中共党员。父亲也曾是解放初期的老党员老校长。从小父亲就教育我:“你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牢记父亲的教导,传承着父亲的红色基因,探索着奉献社会的道路,完善着家庭管理的良方。
 
       我制定了四条二十八字的“家庭成员守则”及五个方面三十字的“家庭成员相处之道”装框挂于厅堂。每年春节我主持召开家庭会议,一家八口人,六人为公职人员,四人是共产党员,人人对一年来的工作、家庭守则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并为下年进行规划,在家庭成员中形成了比先进争优秀的竞争氛围。一个好家长就是一个好家庭,用行动影响和感化着子女们,十年前,村筹款建教学楼,我捐赠2000元;2020年疫情期间,为村捐资1000元,购防疫物资;2021年镇开展助教兴教活动,我和三个子女又捐资6000余元,成为全镇唯一一家四口人捐款的家庭。两个儿子均在政府部门上班,儿媳妇从事教师工作,他们均是单位的先进工作者,孙女于2018年参加高考考入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她入学时,我送给孙女的礼物是三百字的嘱咐语,对孩子入学后品行、学业、为人处事、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交待,孙女说这是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孙女也不负众望,入学的第二年,就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在建国70周年大阅兵时,被学校推选为唱歌方队的一员,接受了习主席的检阅。
 
       管好家庭是做家长义不容辞之责,为社会发挥余热更是一份使命。数年来,我和爱人分别照顾了三位因子女不在身边而不能正常生活的老人,其中一位和我们一起生活十年之久,另一对老夫妻我们也照顾六年有余,三位老人见人都说:“他们不是子女胜似子女呀”!邻居们也赞不绝口。另外,退休回家后,我和老伴儿自筹资金一万余元,建房、购置桌椅,订购图书报刊,在自家院内办起了“夕阳红活动中心”。老伴儿房秀云经常义务为来活动的老人们烧茶倒水,打扫卫生,看到老人们欢乐的笑容,我们也感到非常的欣慰。我们的热心也赢得了村民们的赞扬和信任,哪家有啥矛盾、邻里有啥纠纷,都找上门让我们调解。几年来,调解村民矛盾纠纷无数,村民及村委会送了个“编外调解员”的称号。再者,我把教育系统退休的十几位老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夕阳红谐乐会”这个组织。我们定期开展交流活动,继续为教育建言献策,带头为教育捐款,成为退而不休发挥余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常言说榜样就是力量,在我们的影响和带动下,每年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年轻人纷纷来家将家庭成员守则及相处之道内容拍照带回,春节的家庭会也在我们周边家庭中悄然兴起,家庭比和睦比团结、子女比孝顺比贡献、老人比服务比干劲的氛围已在邻居中形成,让一个个美好家庭融入到美好文明的社会之中。
 
       总之,付出、奉献是我的初心,发挥余热是我的使命,我还将用毕生之精力及实际行动在奉献社会的征途中留下坚实的脚印!
 
作者:邓州市桑庄镇 鲁化超

勤廉文化作品

作者:邓州市 李奇

作者:社旗县 丁向阳


作者:南阳市中心医院 邵静


作者: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 任晓娟



作者:南阳市卧龙区实验学校 李静

<span style="font-family: 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7px;=""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人廉家和美,家廉国昌盛。让我们一起做清廉家风的传承者、廉洁文化的倡导者、清廉家庭的建设者。

Copyright?2023 南阳市妇女联合会 All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南阳网豫ICP备13023795号